記者的工作就是找問題、找答案,最好是能親身體驗,再告訴大家結果是如何。這些年來因為自己遇到膝關節從受傷後疼痛的問題,到現在面臨退化的疼痛問題,我不斷在找出解決疼痛的最佳治療方式與保養。

這條探索之路很漫長,共花了15年的時間,一方面挖掘問題,另一方面等醫療的進步,不斷找尋與疼痛和平共處的方式。

目前已找到一個暫時改善我膝關節疼痛最好的方法(也可以說是全身關節)!這篇分享文除了提醒大家要好好保護自己的關節,不要讓退化的痛苦提早發生在你身上之外,同時就算你已經是和我一樣有關節疼痛的問題,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助你,「關關難過、關關過」!

 

我的膝關節有多糟糕,不說大家可能都不知道!

 話說15年前曾帶團出海賞鯨,回程下船時因踢到碼頭上一根凸起的釘子,讓雙膝重摔在水泥地上,渾然不知此時半月板已被摔裂了,當時膝蓋的腫脹疼痛以為只是扭傷,就跑去中醫診所推拿、針灸。

推拿治療了個把月,不僅腫脹、疼痛感未消,就連走路、運動,膝關節出現不順暢、錯位的感覺,甚至無法蹲下去,膝蓋的活動力一天不如一天,才驚覺事態嚴重,趕緊找教學醫院的骨科,醫師用核磁共振(MRI)一照,才知半月板已經是嚴重的撕裂傷!

當時骨科醫師考量我還年輕,先採用關節鏡來修補撕裂的半月板。原以為修補好就沒事了,殊不知「魔鬼藏在細節裡」,面對膝關節退化的苦日子,這時才正要開始!

自從半月板有了那道修補過的傷痕,天然的避震器已經失去原有的功能,隨著關節每天的使用,這道裂痕逐漸擴大惡化,撐沒多久,裂了就補、補了又裂。

4年之後醫師告訴我,它實沒法再修補了,必須把邊缘鬍鬚狀的毛邊給切除掉;現在我的半月板變得又小又薄,僅剩下正常人的1/3,僅存的半月板沒有更好,只有更糟,因為膝蓋每彎曲一次,就是對它一次的磨損與傷害。

通常65歲才會開始退化的膝關節,我不到45歲就開始退化了!走路時的疼痛、爬樓梯的疼痛、下樓梯的疼痛、天氣變化時的疼痛,就連讓膝蓋伸直這麼簡單的一個動作,都會讓我的膝關節卡住、抽筋、鈍痛,眼角含淚…

膝蓋不定時會出現腫脹、發炎,每走一步都猶如千斤重,每踏出一步都猶如千針刺,這時非得到醫院去抽掉膝蓋裡面又濃又稠的水(關節液),才能暫時緩解疼痛,這一抽就是3、50cc,早就數不清已抽過多少次水了。

20170419_202906.jpg    2016-12-21%2017.20.56.jpg    20170329_180136.jpg

別懷疑,這就是每次發炎從我膝蓋裡抽出來的─積水。

 

退化的膝關節讓我不能再輕鬆的跑跳走、不能久站、不能蹲下、不能爬山涉水,凡是要用到膝蓋活動的事兒,就這麼無情地一個個被限制住了,我開始找尋並使用任何能緩解膝蓋不適的方法與治療,不管是吃的保健食品或是擦的保養品,只要不讓它再惡化,不再讓它疼痛,我都會去試。

 

實在是久病成良醫,多年來對於關節等行動力保養有滿滿的心得,這篇文章想分享給各位朋友們,希望對大家日後的保養有所幫助。

簡單分析了一下,目前常見保養膝蓋.關節的方式有以下幾種:

 

侵入型—注射療法

優點:直接、速效

缺點:荷包要夠深,效果維持因人而異

現在連醫美診所都能注射的療法是「PRP」─高濃度血小板血漿,它是利用自己血液,分離出血液中的血小板,再把血小板內所含的生長因子萃取出來,注射到關節疼痛處,讓疼痛獲得緩解,但效果會因每個人的體質及疼痛程度而有所不同,且對輕、中度退化性膝關節炎有改善,對重度退化的患者長期注射則是無果不彰。

另一個和PRP相似度高的「歐凱治療」(Orthokine)是減少慢性疼痛和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一種新興治療方式,也是利用患者自己的血液,經過特殊的處理,再萃取血液中「抗發炎」生長因子並再重新注射回患者的關節中,繼而產生非類固醇消炎抗體,以減少關節慢性疼痛和延緩退化。

歐凱療法目前未被醫學完全接受,主要是注射之後產生的副作用,包括血清過敏,神經發炎,感覺障礙,關節劇烈疼痛,關節損傷等併發症,這種生物制劑受到身體免疫系統的排異反應,會引起的神經炎症,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把自身的神經當成外來體不斷地攻擊,當下必須服用類固醇來抑制、消除神經炎症,但停藥後免疫系統又會不斷對神經進行攻擊。

即便是全球已有超過六萬名患者做過歐凱治療,卻仍尚未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(FDA)認可,所以至今仍不得進行任何廣告宣傳,台灣是唯一可以在亞洲使用歐凱治療的地區。

以上這些「貴族等級」注射療程,一劑動輒上萬元,通常一個療程要打3劑,除了荷包要夠深之外,也不是每位膝關節疼痛、退化的患者在施打完之後,一定都會獲得改善的。

 

非侵入型—口服葡萄糖胺產品

優點: 費用相對較低

缺點: 無法精準鎖定需要部位,效率較差

要讓關節靈活度獲得改善,「葡萄糖胺」成為近年來相當火紅的成份之一。人體裡會自然產生葡萄糖胺的成份,它是由軟骨細胞合成,是蛋白聚醣(proteoglycan)與葡萄糖胺聚糖(glycosaminoglycans,GAGs)的前趨物。

過去在許多研究中發現,「葡萄糖胺」可以促進蛋白聚糖的合成,繼而刺激軟骨細胞產生膠原蛋白與蛋白多醣,同時增加關節液的黏稠度與潤滑性,不僅是可以保護關節,同時也增加關節在活動時的靈活度。

許多人花錢在補充葡萄糖胺、一型或二型膠原蛋白、軟骨素…等等改善關節靈活度的產品,雖是吃進肚子裡,但有的會經過胃酸破壞,有些則是在小腸就被分解掉了,究竟有多少能達到真正需要的部位,則有待商榷。衛福部每日建議量是1500mg,軟骨素是1200mg,但只有少數比例會進入關節或不舒服的部位,以吸收效率觀點來看,恐有「遠水救不了近火」之嫌。

 更不說,近日消基會在抽驗市售宣稱含有葡萄糖胺、軟骨素的知名品牌奶粉及保健飲品時發現,裡面添加的葡萄糖胺或軟骨素含量低於衛福部每日建議的食用量,不是不足,要不就是裡面根本就沒有添加這些成分,因此建議選購時務必要睜大眼睛,選擇合格優良的產品。

 

非侵入型(新型態)—外用葡萄糖胺產品

優點: 直達需要部位,安全無副作用

缺點: 要選擇分子小的型態,才能被吸收

隨著科技的進步,除了傳統吃或喝的葡萄糖胺外,現在已經有新型態─外用型擦的葡萄糖胺問世,在歐美日等地區類似產品早已風行多年,醫學上也有把葡萄糖胺複方乳液擦在疼痛部位之研究。相較於服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,長期對腸胃、肝腎會造成損害的方式,外用型葡萄糖胺產品應該是目前最直接、不傷害到臟器、安全無副作用緩解疼痛的方法。

外用型產品是否有效,關鍵就在於能否被吸收。若要讓關節達到舒緩的效果,最重要是分子能穿透皮膚,直達需要部位發揮作用。雖然市售產品大多強調「加強滲透」的效果,事實上這和分子的大小有關,必須要分子夠小,才能被皮膚吸收利用。

葡萄糖胺存在多種型態,分子等於或大於500道耳頓(dalton)就屬於大分子,如「葡萄糖胺聚糖(GAGs)」即屬之。目前並沒有文獻可指出這種大分子能穿透皮膚屏障作用,因此像「GAGs」大分子的葡萄糖胺聚糖都是以直接注射的方式,讓關節獲得短暫緩解疼痛、不適的效果。小於500道耳頓(dalton)就屬於小分子,具有良好的滲透力,種類包括葡萄糖胺鹽酸鹽、葡萄糖胺硫酸鹽、N-乙醯葡萄糖胺等。 

其中,葡萄糖胺硫酸鹽和鹽酸鹽的分子量雖小,但在製造上就不是這麼天然,必須用硫酸或鹽酸等強酸水解後再以化學鹼劑中和成鹽類,非常不環保。攝取10份葡萄糖胺鹽就同時多攝取了1份鹽,雖然並不會超過營養指標,但對身體仍然有額外的負擔。同時,不論是葡萄糖胺硫酸鹽或葡萄糖胺鹽酸鹽,對皮膚來說,都不是人體自有成分,無法直接利用,都需再經過額外的轉化過程,才能被身體使用。

  另一種小分子的N-乙醯葡萄糖胺(NAG),目前已能使用專利BIO生物酵轉的技術,製造出天然、純度高且較新型的葡萄糖胺衍生物,製造過程環保無污染,N-乙醯葡萄糖胺非鹽類,為人體自有成分,擦在皮膚上溫和無負擔,不會造成化學物質的傷害。跟硫酸鹽與鹽酸鹽比較起來,N-乙醯葡萄糖胺穩定性高、水溶性佳、沒有鹽類的怪味是應用上的優點。除了對關節的幫助之外,也具有改善色素沉澱、抗老化與減少皺紋等功效,在美容保養品上的應用廣泛,稱的上是全方位的美容保養保健成分。

但擦的究竟效果如何?根據國內外動物實驗研究報告指出,每天3次在老鼠的關節上塗抹含有葡萄糖胺複方的乳膏,是可以降低關節液裡發炎的物質,達到以注射劑形式的生物利用度水平,並超過現有口服形式的葡萄糖胺的生物利用度水平高達2倍。(Eksp Klin Farmakol. 2014;77(12):26-32.)

 換言之,擦關節的保養品只要分子夠小,成分來源清楚、安全有認證,現在台灣製造的產品不比國外差,改善不舒服的效果可能比吃的保養還來得快且有效,擦在疼痛的關節上,皮膚也不會油膩或有殘油感,很快就被皮膚吸收進去。

擦的葡萄糖胺的保養風潮現正興起,放眼望去市售產品,除了添加葡萄糖胺成份外,還有添加其他像鯊魚軟骨素、有機硫MSM、玻尿酸、薑根萃取、尤加利精油…等等其他成份,都是對關節或膝蓋有幫助的營養物質,有助於改善關節的靈活度。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、進步,民眾有越來越多的保養新選擇。我是認為,不管你是不是有使用口服的傳統型葡萄糖胺,都可以搭配外用型擦的葡萄糖胺來加強保養,雙管齊下,達到「關關靈活、關關過」!

*本文是以個人多年的觀察經驗提出,放在這裡和各位分享。

*請注意:未經本人同意,請勿隨意轉載,斷章取義喔!

arrow
arrow

    醫藥記者王瑞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